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的重要基地。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淮阴工学院社会科学系(2004年更名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系,2009年更名为人文学院)下的马列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2003年两个教研室合并成立“两课”教学中心,2007年更名为思政理论课教学部,2011年4月独立设置为学校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8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和法治、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研究生思政课八个教研室。拥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周恩来研究所、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淮安红色文化研究所、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所、创学与交叉科学研究所六个校级科研机构,设有综合办公室和资料室各一个,现为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专任教师中入选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17人,获评市“巾帼标兵”1人、校“师德标兵” 3人、校“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青年讲师团”、淮安市委理论宣讲团多人,参赛并荣获省市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多人。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60余人外聘教师队伍。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获批国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一流课程2门、省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设课程4门、校一流课程1门、校优秀课程3门,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多次在省、市级教学比赛、微课比赛和校级教学比赛、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2020年、2022年两次获批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项目。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重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教师个人和集体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项、市厅级项目53项。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市厅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5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列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进行建设。